Accessibility 翻译成“可访问性”感觉怪怪的。
一个多文化的网站,每个页面具有各自的文化。有些页面具有 invariant 文化,会 fallback 到一个指定的文化,目前是 en-GB 。
跨页面 invariant 的 UI 应该如何本地化?具体一点,是导航栏的本地化问题。
目前我为了保持页面之间导航栏的 外观一致性——比如链接宽度、位置应该不变(否则用户需要先判断当前所在的文化才能找到链接的具体位置,并且导航的时候导航栏突然变化也很突兀)——显示上全都是 invariant 文化。
但是对于读屏器( accessibility 树)来说,我在不同页面使用了该页面的文化标注元素。对于 secondary UI ,比如 title 指定了指针移动上去之后的 tooltip 这种,我也用了本地化的文字。
依照“盲人的耳朵就是眼睛”的想法,这样跨页面改变标注仍然可能会对读屏器使用者产生 frustration 。
所以现在很纠结,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本地化方案才是最佳实践呢?
这个问题也存在于 这条微博。
吐槽:不做成 accessible 似乎能省很多带宽,比如可以省下元素标注的内容,可以省下处理高对比度的 CSS 样式等等。
吐槽 2 :居然没有 UI 话题。
另外留一个谜题:可以看到导航栏的 a
tags 里面并没有内容,但是页面上却又显示了文字,显然是使用 ::after
这种 pseudo-elements 做出来的,这样做有什么好处?
1
Wonderwall 2017-04-17 14:54:44 +08:00
好处是?
|